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百色分校“学前引桥”工程正式启动!
教育具有连贯性,玉汝于成
我校教师于2021年9月3日在行政楼会议室召开“学前引桥”工程相关会议,并正式启动该工作。从2021年起,我校将着力创设富有特色和实效性的引桥课程,将衔接教育纳入我校的常规教育教学中,希望通过2年左右的探索,搭建起基本的框架。从学科基础知识入手使引桥课程体系更丰富、饱满、完善,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会议由教务主任韦升老师主持
01
首先,校长讲述“学前引桥”工程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实施目的。
李良刚校长讲话
引桥,本意是桥和路之间的过渡,桥和路面高度不一,把路面逐渐抬高或降低,使车辆能够平缓的上下桥面,就叫引桥。
引桥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学段衔接、破解学科教学难点。在学习该知识前,进行引桥和搭建,对与之相关的前置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着李校长强调了本工程的实施目的。“学前引桥”工程通过对小学与初中教材部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衔接,使学生对新阶段的学习特点和任务有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在“前置知识”的铺垫之下完成。该工程旨在帮助学生超越过去普遍认为的“障碍点”,有效控制两极分化的趋势,为学生顺利学习、掌握中学文化知识做好基础铺垫。
02
其次,邀请了英语、数学优秀教师代表分享经验。以英语和数学两个学科为例,教师代表分析学生不同学段英语与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英语组组长农新宇老师分享
以英语学科初高中“学前引桥”为例,“学前引桥”工程的相关工作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资料,利用网站搜索相关的资料,将初中所学的语法划分为16个知识点,并且利用思维导图将各个语法点整理分析;中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材料整合知识点以及制作相关的摸底测试;后期使用测试题测试并评估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还可以利用学情调查表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能够有效为学生搭建初高知识点衔接的桥梁,让学生在前置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
数学组组长陈永哲老师分享
陈老师认为,“引桥”理论,是设计者基于学习者现有的认知、能力等因素,根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设计传输中介,使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情感上得到更大的发展。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引桥”理论关系教学有效性理论,是教学有效性理论的体现。对基础教育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阶段孩子在数学学习上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和欠缺设计相应的衔接内容和数学活动开展教学,增加孩子的数学体验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数学学科“学前引桥”工程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以初中的知识为起点,引导学生学习高中数学难度更高的知识点,并强调工程的展开一定要有有效性理论的支撑。
03
最后,通过两位老师的分享,在座的教师们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想法,并开始各学科关于“学前引桥”工程的讨论。认识到要全面落实这一理念,需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将衔接教育——引桥课程贯彻落实,发挥实效。
各学科分组讨论学习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